一、木薯和什么东西吃都会有毒呢?
是木薯是有毒植物,食用前除了剥掉皮,用水浸泡 不能和鸡蛋,生桃仁、白果、枇杷仁、苦杏仁 一般我才不吃的 哈哈
二、木著跟鸡蛋一起吃会怎么样
是可以一起吃的,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用木薯粉(非粉条),马蹄粉,葛粉和鸡蛋来煮糖水,这样的糖水还有清热去湿的功效
三、如何解木薯毒
地稔藤
解木薯中毒,根杵烂,冲开水内服
木薯引起的氢氰酸中毒,可用有效解毒剂,如亚硝酸异戊酯吸入,亚硝酸钠或硫酸钠溶液静脉缓慢注射
木薯中毒有什么表现?如何防治?
木薯中毒一般发生在吃了含毒木薯后6一10小时,但是,如果进食量较多者也可在吃后1—2小时即出现症状。开始时先有口中苦涩、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脉速及全身乏力;重症者呼吸浅慢;四肢发凉、昏迷,最后可因呼吸和心跳停止而死亡。
木薯中毒是因为其内含氢氰酸等物质而引起,所以中毒后的治疗方法与含氰甙的果仁中毒的治疗方法相同,可参见苦杏仁中毒的抢救。预防木薯中毒是至关重要的。
(1)在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含氰甙物低的木薯品种,并在硝酸态氮较低的土壤上种植。
(2)食用木薯之前一定先经过去毒处理。
(3)禁止生吃木薯。不宜空腹食用,一次不宜吃得太多,不能喝煮木薯的汤。
(4)儿童、老年人、孕妇慎服。
吃杏仁中毒如何抢救?
吃杏仁中毒——般发生在食用后1—2小时,早期可有头痛、头晕、口中苦涩、恶心、呕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随病情发展可出现组织细胞缺氧,患者呼吸急促而不规则,并可闻到苦杏仁味;严重中毒时表现为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瞳孔散大、潮式呼吸、四肢发冷、深度昏迷,最后可死于呼吸麻痹和细胞缺氧。发生苦杏仁中毒后如果能及时抢救,治愈后一般不遗留后遗症。
(1)抢救过程应争分夺秒。首先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有呼吸停止者应尽快进行人工呼吸。中毒时间短者可洗胃、催吐或导泻。
(2)因为杏仁中毒是苦杏仁甙分解释放出的氢氰酸引起的中毒,所以应按氰化物中毒使用解毒剂。静脉注射美蓝10毫克/公斤体重,立即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然后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毫升,必要时,半小时后再给药1次。
(3)根据循环、呼吸系统功能情况,给予吸氧、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和升压药物等。
(4)静脉滴注细胞色素C,每次15—30毫克,每日3—4次。
四、吃木薯“醉倒”是什么回事?
木薯不能空腹吃,而且也不能多吃。不是醉,是有些人的中毒现象。
木薯的块根富含淀粉,是食品和工业淀粉的良好来源。不过,木薯的全株各部位,包括根、茎、叶都含有毒物质。而且新鲜块根毒性较大。其有毒物质是亚麻仁苦苷。如摄入生的或未煮熟的木薯及其汤,都会中毒。这是由于亚麻仁苦苷与共存于木薯中的亚麻仁苦苷酶或经胃酸水解,产生游离的氢氰酸所致,一般食用150~300g生木薯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预防的办法是食用木薯前先去皮,水浸薯肉,使氰苷溶解,泡6天,可除掉70%的氰苷,再加热煮熟,即可食用。或者采用切片水浸晒干(去皮、切片、水浸3~6天,沥水,晒干)、熟薯水浸(去皮、切片、水浸48小时,沥干、蒸熟)等方法均可去毒。注意除严禁生吃木薯外,还应注意,不能喝煮木薯的汤,否则都有中毒的危险。
其毒性为全株有毒,以新鲜块根毒性较大,食用木薯中毒的报道很多。中毒症状轻者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严重者呼吸困难、心眺加快、瞳孔散大,以至昏迷,最后抽搐、休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还可引起甲状腺肿、脂肪肝以及对视神经和运动神经的损害等慢性病变
五、木薯有什么功效~
1、消肿解毒
木薯是我国植物图谱中收录的有毒植物,这种植物虽然有毒,但是其药用价值也不容忽视,木薯苦、寒、心经。主要的功效是消肿解毒,常用于痈疽疮疡,瘀肿疼痛,跌打损伤、外伤肿痛、疥疮、顽癣等症。
2、补充营养
全世界所产的木薯有将近65%是用与人类食物,热湿带低收入的农户家庭的主要食用作物。木薯富含淀粉,且木薯粉品质优良,其甜品种其块根可直接熟煮食用,亦可加工成木薯粉,木薯颗粒以及木薯干片等。
扩展资料:
虽然全球人民都爱木薯,但木薯的确有毒。木薯是一种生氰植物,其植株各器官中均含有2种生氰糖苷亚麻苦苷和百脉根苷,其中亚麻苦苷占95%左右,是主要生氰糖苷,一旦这些生氰糖苷与细胞中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酶接触,即可发生酶促反应,快速产生有毒的氰化物。
当然,植物界中木薯并不是生氰植物的个例,还有其他形式的生氰糖苷,如苦杏仁苷、洋李苷、荚豆苷、蜀黍苷和亚麻苦苷等,它们存在于不同科属的植物细胞中。
吃木薯避免中毒方法
第一,绝对不能生吃木薯。一定要去皮蒸煮,因为木薯皮具有高毒性;
第二,不要空腹食用木薯,不要喝煮木薯的水,也不要吃太多,毕竟木薯哪怕经过处理过后仍有微量毒素存在;
第三,不要用铜锅煮食,因为木薯中的物质和铜容易形成氰化铜沉淀,沉淀过多时会分解,而分解产生的铜化物和氰化物均是有毒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健康网-木薯有毒,喝奶茶能不能加珍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木薯
发表评论
观点鲜明,逻辑清晰,让人信服,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http://www.ghzszy.com/down_47_t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