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觉得是国人缺乏安全意识及消费观念吧! 国外小学、中学就开始教导各种急救常识,CPR也是必修课程,所以家庭急救箱是必备物品。但国人多觉得:急救箱是备而不用的东西,一般使用率偏低;箱内的药品、敷料、器械等不一定会使用; 而且急救箱内的药品、敷料都有使用期限,时间到了,即使没用过也必须更新,很多人会觉得浪费、舍不得!
急救箱里一般有哪些药品
1.酒精棉:急救前用来给双手或钳子等工具消毒。
2.手套、口罩:可以防止施救者被感染。
3.0.9%的生理盐水:用来清洗伤口。基于卫生要求,好选择独立的小包装或中型瓶装的。需要注意的
是,开封后用剩的应该扔掉,不要再放进急救箱。如果没有,可用未开封的蒸馏水或矿泉水代替。
4.消毒纱布:用来覆盖伤口。它既不像棉花一样有可能将棉丝留在伤口上,移开时,也不会牵动伤口。
5.绷带:绷带具有弹性,用来包扎伤口,不妨碍血液循环。2寸的适合手部,3寸的适合脚部。
6.三角巾:又叫三角绷带,具多种用途,可承托受伤的上肢、固定敷料或骨折处等。
7.安全扣针:固定三角巾或绷带。
8.胶布:纸胶布可以固定纱布,由于不刺激皮肤,适合一般人使用;氧化锌胶布则可以固定绷带。
9.创可贴:覆盖小伤口时用。
10.保鲜纸:利用它不会紧贴伤口的特性,在送医院前包裹烧伤、烫伤部位。
11.袋装面罩或人工呼吸面膜:施以人工呼吸时,防止感染。
12.圆头剪刀、钳子:圆头剪刀比较安全,可用来剪开胶布或绷带。必要时,也可用来剪开衣物。钳子
可代替双手持敷料,或者钳去伤口上的污物等。
13.手电筒:在漆黑环境下施救时,可用它照明;也可为晕倒的人做瞳孔反应。
14.棉花棒:用来清洗面积小的出血伤口。
15.冰袋:置于淤伤、肌肉拉伤或关节扭伤的部位,令微血管收缩,可帮助减少肿胀。流鼻血时,置于
伤者额部,能帮助止血。
以上是急救物品~然后要备有急救药品,尽管家中尚未发现冠心病人,但只要有老人就应该备有抗心绞
痛的药物,以防万一。
常用药还包括治疗感冒、发烧、腹泻、牙痛的药物。此外,还须有一些外用药,如眼药膏、伤湿止痛膏
以及处理小的外伤的用品。
药箱应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季节来配备:春天备些抗过敏药,夏季备些中暑及防蚊虫叮咬
药,秋天备些止泻药,冬季备些防治感冒、哮喘、胃病的药品。药箱中还应该有一些常用的小器械,如
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