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多少糖尿病人?得了糖尿病有哪些症状?怎样预防糖尿病?

一、我国有多少糖尿病人1、我国成人2 型糖尿病患病率(2013 年) 为10.4%,各民族有较大差异

2、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 倍

3、未诊断糖尿病比例达63%

二、糖尿病有哪些症状1、烦躁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随机血糖异常;

2、视力出现疲劳或者下降

3、伤口难愈

三、糖尿病流行的可能影响因素1、城市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从2000 年的34% 上升到2016年的57%。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明显减少,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 老龄化

我国60 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 年为10%,到2006 年增加到13%,2008、2013 年的调查中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均在20% 以上。

3、超重肥胖患病率增加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 年)》显示,全国18 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 年上升了7.3 和4.8 个百分点,6~17 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 年上升了5.1和4.3 个百分点。

4、中国人的遗传易感性

2 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存在着种族差异。与高加索人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 后,亚裔人糖尿病的风险增加60%。在发达国家及地区居住的华人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高加索人。

四、如何预防1、针对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

2、 如果空腹血糖≥ 6.1 mmol/L 或任意点血糖≥ 7.8 mmol/L 时,建议进行OGTT

3、糖尿病前期患者应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以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4、血糖控制目标应分层管理,对于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2 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及早采用强化血糖控制,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老年、已经发生过心血管疾病的2 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预防低血糖,并且充分评估强化血糖控制的利弊得失

5、对于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中,建议采取降糖、降压、调脂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等综合管理措施,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6、 对于合并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至相关专科治疗

大家好,我是营养师健哥,用专业的知识为您解答肥胖、三高等健康问题。码字不易,喜欢的话,给个赞和关注,谢谢大家!

在中国糖友人群1.1亿,每年6000亿治疗费用!但大多数人对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没有清晰认知。另一方面,统计数字却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在迅速增加,且未被诊断的“隐形”糖尿病人还有很多。你们觉得,自己离糖尿病有多远?

大数据之糖友有多少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糖尿病报告》称,2014年全球有4.22亿人(或人口的8.5%)患有糖尿病,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最新发布的《2017年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17年全球有4.25亿成年人是糖尿病患者,同比上一年增长2.41%;2015年全球20-79岁年龄组人群中,大概有500万人死于糖尿病。

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贡献了全世界1/3的糖尿病患者。中国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9.7%~11.6%,糖尿病患病人群约1.1亿。2017年,我国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为10.25%。

中大部分患者是2型糖尿病,占90%以上,1型糖尿病约占5.0%,城市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接近5.0%,其他类型糖尿病仅占0.7%。

社会老龄化、城镇化这些趋势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根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数次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如下:

人数逐年增长的原因

事实上,我国的1型糖尿病比例是很低的,成为糖尿病大国主要源于2型糖尿病的急剧增加。

根据上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980年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67%,1994年2.28%,2008年猛增至9.7%,到2017年的11.6%,可谓是狂飙式增长了。

在短期内糖尿病患病率的急剧增加可能有多种原因:

城市化:中国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已从2000年的34%上升到2006年的43%。

老龄化: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2000年为10%,到2006年增加到13%。2007~2008年调查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在20%以上,比20~30岁的人患病率高10倍。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患病率增加68%。

上述两个原因很好理解,还有的原因就是中国人越来越胖了,也有一部分人群可能是管不住嘴、迈不开腿。

生活方式改变:城市化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天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但热量摄入并没有减少,脂肪摄入在总能量摄入中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人们长期处于应激环境,这些改变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肥胖和超重的比例增加:在2007~2008年调查的资料中,按WHO诊断标准,超重人口占25.1%,肥胖占5%,与1992年及2002年相比较均大幅增加。

还有就是遗传基因的关系,中国人可能为糖尿病的好发人群。

中国人的易感性:当肥胖程度相同时,亚裔人糖尿病风险更高。与白人相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亚裔人糖尿病的风险比为1.6。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高于白种人,也支持中国人是糖尿病易感人群的论点。

糖尿病患者生存期增加:随着对糖尿病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控制水平的改善,以及对并发症治疗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死于并发症的风险已明显下降。

怎样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糖尿病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每年得糖尿病的人数都在不断增加。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讲我们该怎样预防糖尿病、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以及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一起来了解一下。

怎样预防糖尿病

吃饭先吃菜

吃饭前先来一道醋汁拌蔬菜。阿里森纳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碳水化合物之前,喝两勺醋,餐后血糖升幅会低些。这是因为,醋能减缓淀粉酶分泌,放慢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

每周运动4小时

芬兰一项调查发现,运动能激发胰岛细胞的活性。每周运动4小时,或每天运动35分钟的人,即使体重没有变化,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也会下降80%。

做个“谷物达人”

小米、燕麦等都是极佳的全谷物食物,但成品全谷物食品你未必都认得出来。购买时应仔细看标签,如果不是标明“全麦、全小麦”等字样,说明含有其他成分。还要注意配方表,找出“隐形糖”,如玉米糖浆、果糖等。

每天一杯茶

茶、咖啡等饮品含咖啡因,它能提高新陈代谢,还有助于机体抗氧化能力,帮助细胞吸收糖分。

少吃快餐

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15年间,访问了3000名18—30岁的人,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体重至少长了6公斤。

减轻压力

在压力状态下,身体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胃口也大开,血糖升高。清晨起床后做一会儿瑜伽、冥想,散会儿步,能为这一天营造好心情。接电话、开车、照顾孩子前,做3次缓慢的深呼吸,有助于放松身心。

睡够觉

耶鲁大学访问了1709名男性,发现每晚睡不够6小时的人,血糖控制得最差。睡够8小时,则风险减半。

知道了怎样预防糖尿病,接下来我们讲讲糖尿病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一起看一下。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明明吃很多,体重却在下降

体重在不知不觉中下降,这其实是一种危险信号,如果没有刻意去减肥,每个月的体重却减少4至5公斤的话,这就说明身体肯定存在问题。对此,国外某糖尿病研究所专家表示:“如果饮食正常体重却在下降,很可能是患上了糖尿病。”糖尿病会促进血糖值上升,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无论吃多少食物,体内细胞都无法摄取葡萄糖,也就是说,体内积蓄的能量将被逐渐消耗,最终导致体重下降。

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眼睛易疲劳

糖尿病会对人体的视觉产生影响,血液中的葡萄糖值含量异常上升会导致眼球歪斜,进入眼睛的光线也会因此发生曲折,而视力减退、视线模糊等现象都与之存在关联,长时间的慢性视线模糊,很可能患有2型糖尿病。

足部出现麻痹或疼痛

如果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供血不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糖尿病引发,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麻痹最先会始于足下,然后逐渐转移至上半身。而出现麻痹的原因大多在于糖尿病引发神经损伤,因此,足部出现麻痹或者疼痛是可能患上糖尿病的一个典型危险信号。

夜间尿频

对于夜间尿频的人,也可能患有糖尿病,尤其是夜间小便频率不断增多的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视。国外某医师指出,如果体内血糖值上升,人体会本能的将其排除,进而导致小便次数增多,因此,尿频也是患上糖尿病的信号之一。

喉咙干燥

这种现象与尿频存在较大的关联,因为频繁排尿会导致身体缺水,进而导致喉咙干燥,不过喝水越多,尿频次数也会随之增多,这样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皮肤干燥、发痒

如果出现皮肤干燥、发痒的情况,那么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也非常高,另外,脖子和腋下的皮肤发黑也可能是糖尿病所致。国外某医学博士指出,皮肤类问题可能与血糖值低下以及尿频导致身体脱水有关。

糖尿病人的饮食禁忌

需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淀粉可以为机体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但是多余的淀粉会在体内转化为糖分,会加重糖尿病,所以应该限制淀粉的摄入,而糖类更是糖尿病的禁忌,食用糖类能直接加重糖尿病的发病,所以需要限制淀粉不要吃糖。

限制脂肪与蛋白质的摄入量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糖类、脂肪以及蛋白质的代谢紊乱,由于糖尿病易于合并粥样动脉硬化的发生,所以需要限制脂肪的摄入,糖尿病患者不要吃脂肪和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同时糖尿病易于合并肾病,蛋白质摄入过多容易给肾脏造成负担,所以应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糖尿病患者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会较重糖尿病,所以应该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远离烟酒

烟草与酒类都可以加重糖尿病,所以应该远离,如果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饮酒会使得血糖骤降,诱发低血糖,影响糖尿病的治疗,另外乙醇可以影响到降糖药的代谢从而影响药物治疗。

结语:预防糖尿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适当释放压力,合理的饮食,不可过多的去熬夜。在发现自己的身体有不适的时候,要及时就医。平时可以多关注一些健康养生知识,避免疾病发生。

为啥有糖尿病人没三多一少症状,就得了糖尿病?

没“三多一少”症状,就不会得糖尿病了吗?在候诊室,听见一个阿姨跟旁边的糖友说:我刚诊断糖尿病没多久,让我觉得很疑惑的是,明明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也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咋还也得了糖尿病呢?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糖友经常问的。通常我们所说的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这些症状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所以就会很多人会以“三多一少”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糖尿病,其实,这是一个对糖尿病认识的典型误区。

一般说来,血糖水平超过10 mmol/L以上,尿中才会出现糖,进而才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这个血糖水平叫肾糖阈,就是超过这个阈值,通常肾脏就不能把血液里的血糖完全重吸收回来了。

而正常人的血糖空腹通常在3.9mmol/L~6.1mmol/L,餐后2小时≤7.8mmol/L,所以,有绝大多数的患者在早期是不会出现这些症状的,而是表现为其他不典型的症状,如头昏、疲劳、乏力、视物模糊、伤口不易愈合等。

所以糖尿病的诊断并不单靠症状来判断,如果靠症状来诊断,可能就已经很晚了。

那么糖尿病到底是怎样诊断的呢?

其实很简单,根据静脉血糖检测结果就可以了。符合以下条件即可确诊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然达到以上指标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所以,对于空腹血糖水平超过7 mmol/L,但低于10 mmol/L的患者,他们的“三多一少”症状不明显,但同样也要诊断糖尿病。

老年人肾糖阈值高,虽然血糖已经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仍然可能没有尿糖,所以“三多一少”症状可能在患病多年后才出现。

所以,我们绝对不能因为自己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就否认或忽视糖尿病的存在,一定要定期体检,争取早期发现糖尿病,早期治疗,进而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日常生活中要多监测、多运动、多学习,少贪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另外,更要提醒的是,中国人常以餐后血糖先升高为主,而通常体检抽血测的是空腹血糖,这往往会导致漏诊很多人,即一些人餐后血糖高了,但却没有被及时诊断。所以建议:年龄超过40岁,体重超重,平时运动较少,担心有血糖问题的朋友,可以每年查一次静脉的餐后2小时血糖,以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