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噎着有什么急救方法?

拍背法
对于意识清楚的孩子:可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在孩子的侧后位,一手置小患者的胸部以围扶孩子,另一手掌根在患者肩胛区脊柱上给予6-8次连续急促拍击,拍击时应快而有力。
对于意识欠清或不清的孩子:应使小患者屈膝蜷身,面向急救者侧卧,头低于胸部水平,急救者以膝和大腿抵住孩子胸部,然后迅速、用力地拍击6-8次。
推压腹部法
将孩子仰卧于桌子上,家长双手叠加放在其腹部脐与剑突之间,紧贴腹部向上往胸部方向适当加压,可增加腹腔及胸腔的压力,让孩子肺内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使异物从气管内向外冲出,并随气流到达口腔。
海氏手法
较大的儿童可采用立位急救,家长站在儿童后方环抱儿童,左手握拳顶住儿童腹部脐与剑突之间,右手压在左手上面,双手向上向后方用力,增加腹腔及胸腔的压力,以利异物排出。如果发现孩子呼吸微弱,面色发乌,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导致儿童意外窒息原因第一是进食的不良习惯和一些坚果(如花生、瓜子、荔枝、龙眼、葡萄)之类的食物;纽扣、玩具的小零件等硬物;还有一些软而粘的面包、果冻等食物。噎着不同的东西,处理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常见的意外事故急救的方法有哪些

安全事故的处理 1、幼儿方面 (1)、及时处理受伤者 当幼儿受伤时,教师要马上判断幼儿受伤的大致程度,轻的,如表皮擦伤、流鼻血、因摔跤而导致的起包,可自行处理;重的,如异物进入口鼻腔、伤口创面较大或较深而导致出血不止、 骨折、从高处摔下、游戏或活动时脑袋着地等情况,应马上和本班生活班教师协调,一名教师留在班上照看其他孩子,另一名当事人教师(即亲眼目睹孩子受伤的教师)送到医务室由园保健医生及时处理,幼儿园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马上送受伤者到荆州市中心医院进行处理, 不得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2)、保护受伤者的心理 幼儿受伤以后,往往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教师应及时帮助孩子消除恐惧,给予更多的抚慰, 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如在医院处理时,孩子的恐惧心理可能会有所加剧,教师应时刻不离孩子左右,你的身影总是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内,让孩子在心灵上有依靠,有安全感,以便更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有的事故是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的伤害,教师千万不要过于严厉的指责肇事者。教育要适可而止,以免让这个伤害同伴的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3)、抓住教育契机 幼儿身边出现安全事故,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避免事故的做法,使全体幼儿的到活生生的安全教育。同时,还应教育全班幼儿关心受伤的幼儿,渗透爱心情感教育。 (4)、对受伤者的身体护理 教师应懂得相应的护理知识,对受伤者的护理应根据孩子身体状况和受伤程度、受伤部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同时对于孩子在园的饮食也要留心,尽量避免给孩子吃带有刺激性的食物。我们有部分年轻教师在对于孩子护理这一方面的知识了解和掌握的还很不够,应多多加强这方面知识点的涉入,以免在遇到突发事情时六神无主、手足无措。 2、教师方面 (1)、精神安慰 任何一位教师都不希望在自己的手上发生幼儿安全事故,一上班就紧绷着安全这根弦,当事故发生时,这根弦绷得就几乎达到了极限。此时教师心理负担有沉重、紧张、不安、焦虑、沮丧、惶恐、泄气,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此时,教师需要的是同行们的理解和宽容,当教师收获这些情感的交流时,她的压力相应的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和释放。切忌教师们的相互指责、幸灾乐祸或批评。 (2)、培养良好的心态 当我们走上这个工作岗位时,就随时随地的面临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我们应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冷静、沉稳的心态去面对所发生的各类事故,俗话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事故一旦发生,我们需要的是勇敢面对,紧张和慌乱对于事故的平稳处理于事无补。阿 Q的精神不可完全摒弃之,也许这是自我解压的不错选择。 (3)、分析和反思事故 每一次安全事故发生后,我们应从中获得经验和教训,作为园长,应该考虑怎样让其他教师不在重蹈覆辙,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园长可以组织包括当事人在内全园教职工对事故的经过进行分析,让大家从中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问题,讨论如果怎样做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教师们学会反思自己的工作,不可误解为是对当事人的一致指责,同时将 “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的理念落实在工作行为中,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作的失误,从而减少可避免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家长方面 (1)、及时通知受伤幼儿的家长 幼儿在园发生安全事故后,当班教师应及时把实情告知家长,还可征求家长的处理意见,不要等到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才说,应尊重家长的知情权。但是我们教师要把握一个尺度和分寸, 特殊事情特殊对待:我个人认为,幼儿在园比较轻的或比较小的安全事故,跟家长据实以告都无伤大雅,但幼儿受伤后出血量比较大的情况我建议先到医院有医生做主,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及时处理,然后再告知家长,这样做的可取之处在于: A、可避免家长看到孩子受伤后的紧张心理而导致的过激行为。家长看到治疗处理后的孩子心理较容易接受一些。 B、可避免孩子在见到家长后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C、即使家长质疑没有获得知情权,也有医生作证对孩子实施的是最佳治疗方案。 D、避免家长指责教师没有对孩子在受伤的第一时间采取治疗。 (2)、做好受伤幼儿家长的安抚工作 幼儿发生安全事故,任何家长都会难受,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的家长在对待此类事情时通情达理,有的家长是一改往日的亲和,“人脸一拉,狗脸一挂” ,对幼儿园和教师是大加指责,更有甚者会动粗。无论家长态度如何,我们都应换位思考,理解家长,主动上门诚恳的向家长致歉,并详细介绍事故发生的经过,与家长交流对幼儿日后的护理,协调好家长的关系。 (3)、平时加强与家长交流和沟通 孩子进入班级,你除了要对孩子实施最佳的教育以外,还有一项就是做好家长工作,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好你所在班级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