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的基本调节方式?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
3.反射的过程:在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感受器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
稳态调节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反应速度快、作用持续时间短、作用部位准确。基本调节方式: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反射与反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射活动需中枢神经系统参与。
2、体液调节:发挥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激素。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发挥长距离调节作用,也可以在局部的组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功能状态,这称为旁分泌。调节特点: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作用部位广泛。(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于神经调节而言的。)
神经一体液调节:内分泌细胞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直接作出相应的反应。
3、自身调节: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举例:(1)心室肌的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而变化,从而调节每搏输出量的特点是自身调节,故称为异长自身调节。(2)全身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肾血流量维持不变的特点是自身调节。
体液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① 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是:激素调节 ②体液调节主要包括三种方式:激素调节,借体液循环的通路对机体的功能进行调节。神经-体液调节,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旁分泌调节,除激素外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身体各种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下面是一些关于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知识点:
1. 神经冲动传导: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传导来传递信息。当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或其他神经元时,产生的电信号会沿着神经元的轴突传播,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目标细胞。
2. 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在化学突触中,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细胞的轴突末梢时,会释放神经递质分子进入突触间隙,然后结合到突触后细胞的受体上,从而传递信号。
3.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神经系统中用于传递信号的化学物质。不同的神经递质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方式。例如,多巴胺、乙酰胆碱和谷氨酸等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控制内脏器官和其他无意识功能的神经系统。它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通常与应激和兴奋反应相关,而副交感神经系统通常与放松和恢复反应相关。
5. 反射:反射是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神经调节方式,它通过神经回路来实现。当感觉器官受到刺激时,会引发反射弧,从而产生相应的反射动作,而无需大脑的参与。
6. 神经调节的调节中心:大脑和脊髓中的特定区域被认为是神经调节的调节中心。这些区域包括脑干、丘脑、下丘脑和脊髓的各个部分。它们通过接收和整合输入信号,调节和控制身体的各种生理功能。
这些只是关于神经调节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许多不同的机制和过程。如果你对特定方面有更具体的问题或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随时提问。
人体的基本构件?
1、组成人体结构的基本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水,这些物质构成细胞,人体就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许多细胞集合在一起形成组织,各种组织结合起来又构成器官,若干结构和功能有关联系的器官又共同组成一个系统,不同系统又组成一个统一的机体。
2、人体内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运动、神经和内分泌等。各个系统都有其结构和功能上的特点,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人体各个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系统。
3、机体接受来自体内及体外的各种刺激后,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产生协调的反应,以维持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平衡。内分泌系统也有着调节全身功能的作用,这个系统包括脑部中央的下丘脑、丘脑下方的脑垂体、颈部前面的甲状腺、甲状腺后方的甲状旁腺、胃下方胰腺内的胰岛、肾脏上方的肾上腺以及阴囊或盆腔中的性腺等等,各种内分泌腺都是由许多组织或细胞组成,它们的分泌物就叫激素,如胰岛素。激素能通过血液的传送到达适当的部位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内分泌系统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反过来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又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功能。
人体的基本结构?
人体的结构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属于外类,外类有两小类,
第一小类,活动类,肌肉,腿部,头部,脚。
第二小类,辅助类,头部,耳部,眼部;
第二大类属于内类,内类有三小类,
第一小类,生殖类,卵巢,子宫,阴道,睾丸。
第二小类,消化类,食道,胃,小肠,大肠,结肠,盲肠。
第三小类,保持类,肝脏,心脏,胆,肾。
人体的基本形态?
头部:头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之一,包括颅骨、面部和颈部。头部有着复杂的神经、血管和呼吸系统,是大脑的重要保护器官。
躯干:躯干是人体的主要支撑部位,由胸部和腰部组成。胸部包括心脏、肺部和食管等重要器官,腰部连接下肢,是人体的重心所在。
上肢:上肢包括肩部、胳膊和手部。肩部是连接上肢和躯干的重要关节,胳膊包括肱骨、尺骨和桡骨等骨骼,手部包括掌部、指部和腕部。
下肢:下肢包括髋部、大腿、小腿和足部。髋部是连接下肢和躯干的关键部位,大腿是人体最大的肌肉群之一,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足部包括足底、足跟、脚背和脚趾等部分。
人体的基本形态是医学、生物学和艺术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和意义。对于身体健康和美学美容等方面,人们也常常注重和研究人体的基本形态。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在低血糖时,发生一系列调节反应,包括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血糖),非糖物质有蛋白质,肝糖原,多余核酸,一般是先用肝糖原,在利用人体多余蛋白质和氨基酸,在分解脂肪,但脂肪才是人体的能源储备库。
仁的基本精神?
仁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存在社会关系中,“仁”有体有用,体用结合,体是本体,本质,“用”现象和功能,“仁”首先是一种修养的功夫和境界,行动中,就是恭,宽,信,敏,德五种德行律己
孔子“仁”的思想,基本含义就是“爱人”。“仁”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从消极面来说,“仁”要求我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面来说,“仁”要求我们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综合来说,“仁”强调一种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
“仁”的现代意义:“仁”与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以及一般社会所提倡的对弱势团体、人士的慈善精神,是完全相贯通的,是每一个懂得中文的人所应该认识,并且身体力行的优良价值观。
哲学的基本精神?
儒家的人生哲学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主体部分。儒家学派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汉唐儒学、宋明新儒学以及现代新儒学等几个发展阶段,许多理论见解和阐释几经嬗变,但其基本精神却贯穿始终,其中包含着儒家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和基本看法。可以说,儒家学说的主体就是关于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生及其相关问题的哲学。
1,高尚的道德觉悟和远大的志向
儒家人生哲学的确包含着非常丰富、深刻、睿智的人生哲理。例如,关于人生理想和人生志向的问题。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他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说“博学而笃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等等。如何确立人生理想以及树立什么样的人生志向,是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常讨论的问题之一。在孔子所说的“志于学”“志于道”“依于仁”中,“仁”“道”“学”等既是一种理想,又是一种志向,孔子的弟子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孔子与儒家的思想中,“仁”不但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和人生志向,而且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觉悟和人格境界。
梁启超说:“人之大患,莫甚无恒。一念之明,浩然与圣贤同位,不移时而堕于俗流、堕于禽兽。惟恃志以帅之,然后能贞之以常。”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志向,也就失去了人生目标,人生道路上就会缺少克服困难、正视挫折和磨难的信心和勇气。所以,王守仁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人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理想和志向,就如同无舵之舟、无缰之马,只能随波逐流,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最终将一事无成。
现在想想,金钱所造就得的时代不知道摧毁和埋没了多少青年人的梦想,在现实和利益面前,多少曾经有梦之人、怀揣抱负之人都倒下了,这也算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代悲哀了吧。
2,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在孔子及儒家的人生哲学中,所倡导和表现出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就孔子个人来说,他早年就“志于学”“志于道”“志于仁”,并为其“志”终生奋斗,始终不渝。即使在周游列国屡遭冷遇、四处碰壁的情况下,他也毫不退缩,坚信自己的理想和事业的正义性,并为之艰苦努力。到了“甚矣吾衰也”的晚年,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意识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有生之年已不能实现时,仍能满怀“自见于后世”的饱满热情,编书立说、授徒讲学,寄希望于未来。《荀子·大略》记载的孔子和子贡的一段对话,很鲜明地反映出孔子的这种人生态度。子贡认为人生在世太辛苦,希望能休息休息,孔子说:“望其塘,皋如也,慎如也,鬲如也,此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只要生命不息,就要积极进取。
《易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要人们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刚健顽强、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永不松懈,为实现人生目标和理想而努力奋斗。儒家认为,人生的好多方面,由乎己而不由乎人。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他还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人们是否践行仁德,以及生活中的成败进退,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努力、自己选择的结果。
而孔子之后的大哲人孟子和荀子也对自强不息的精神有所论述。《孟子》载:“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所以,孔子提出“不怨天,不尤人”,并指出“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一个人,不论成为君子还是成为小人,是个人自我选择和自我努力的结果。荀子说:“小人可以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可见,对待得与失、荣与辱、成与败等等,乃至人生的吉凶祸福,人们应注重“求诸己”,不假外力,更不应怨天尤人。
3,通过对儒家哲学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崇高的理想
当今时代,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生活都面临着过度物质化和功利化的问题,人们心理上的和谐与健康一定程度上被忽视,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有的甚至处于空虚状态。为此,树立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就成为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儒家的人生哲学无疑是一剂良药,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今人。
就理想志向而言,儒家关于人生理想和志向的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孙中山推翻帝制以来,理想和志向,成为不少志士仁人共同的生活信条,他们为了理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当然,我们今天所说的理想和志向,与孔子所讲的“立志”,在具体内容上是根本不同的,我们要学会与时俱进,辩证的运用和发挥。
今天所说的有理想,既包括社会理想、事业理想,又包括生活理想。
——社会理想主要是指一定的政治理想,它包括对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期望与设想,也包含着对未来社会基本面貌的预见。
——事业理想或职业理想主要是指人们依据社会分工和个人条件等状况,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和专业的选择,以及事业目标及其追求。
——生活理想主要是指人们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怎样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以及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人生,等等。
社会理想、事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互为推进的。我们今天所说的有理想,就是既要有远大的社会理想,正确的事业理想,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理想
发表评论
虽然主题较为严肃,但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人易于接受。http://www.ghzszy.com/down_41_epu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