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佝偻病是什么?怎么治疗?
1.维生素D是促进机体钙吸收的主要物质,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机体钙吸收障碍,引发骨骼发育异常,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症。主要与饮食中维生素D摄入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小儿生长发育过快等有关。2.佝偻病主要表现:①早期为烦躁不安,夜惊,睡觉多汗。②严重者出现骨骼畸形:如囟门大或闭合晚,出牙慢,胸部呈鸡胸或漏斗胸,“0型腿”和“X型腿”等。③全身肌肉松弛,运动发育落后。④免疫力低下引发感染。⑤佝偻病引起的低钙血症可引发惊厥,喉头痉挛,危及生命。治疗以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为主。3.如何预防佝偻病?①正常婴儿生后2周开始服用维生素D,每日需要量400~800单位,一直服用到1岁。②早产、双胎、多胎和冬天出生的宝宝,生后1~2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每日需要量为500~1000单位。③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④尽量到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⑤如果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应补充适当钙剂,一般每天需要量100~200毫克为宜。特别注意:维生素D补充过多可以导致维生素D中毒,钙剂补充过多可以引起食欲不振、便秘等。因此应听从医生医嘱服用维生素D和钙剂。人工配方奶粉中已经添加了维生素D,因此人工喂养儿补充维生素D时要考虑配方奶中维生素D的量。通常每日补充预防量的半量(每天半粒鱼肝油)就可以了。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很低,一天摄入量仅有20~30单位。因此每日至少补充一粒鱼肝油。母乳中的钙吸收率高,如果母乳充足,生后3~4个月内不必特意加服钙剂。夏季日光照射时间长,可减少口服鱼肝油量,如隔日一次,或暂停几日均可。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症状
将近周岁时下肢开始负重,才发现症状,开始发病常以O形腿或X型腿为最早症状,其他佝偻病体征很轻,较少出现肋串珠和郝氏沟,缺乏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常见的肌张力低下。常不被家长注意。较重病例有进行性骨畸形和多发性骨折,并有骨骼疼痛,尤以下肢明显,甚至不能行走。严重畸形,身长的增长多受影响。牙质较差,牙痛,牙易脱落且不易再生。 X线骨片可见轻重不等的佝偻病变化,活动期与恢复期病变同时存在,在股骨、胫骨最易查出。实验室所见主要以低血磷为主,多在0.65mmol/h(2mg/dl)左右,血钙可在正常范围内或偏低。尿常规和肾功能正常,尿中无氨基酸。肾小管回吸收磷率降低。并发症:有进行性骨畸形和多发性骨折,并有骨骼疼痛,甚至不能行走牙质较差。身材矮小。
三、小儿佝偻病有哪些症状,多久才会出现这些症状
得了佝偻病有那些表现 缺乏维生素D,会使人体肠道吸收钙。磷的能力降低,食物中的钙磷大部分从 粪便中排出,造成血中钙。磷浓度降低,直接影响骨骼钙和磷的沉积,妨碍全身 的骨骼的生长。由于血中钙。磷浓度降低,机体还会动员骨骼中的钙。磷入血, 造成骨骼脱钙。 患儿表现为前囟闭合延迟。骨缝加宽,重者有颅骨软化,按压枕部有乒乓球 感觉,称为乒乓头,有的可形成方颅。十字头或马鞍头。婴幼儿时期可 在两侧肋骨与肋软骨连接部位肥大,外观看象两串珠子,称肋串珠,胸廓下缘 肋骨外翻,严重者出现鸡胸。以上胸部异常变化必然导致胸廓畸形,以致影响 心肺功能,且极易反复肺炎发生。 此外,双下肢弯曲形成O形腿或X形腿,以及脊柱侧弯。除此之外,还常 见有食欲不振,睡眠不安,易夜惊,多汗,汗带酸味,引起局部发痒,在枕部形 成秃发,形成枕秃;四肢肌肉无力,关节松弛,独立行走较晚;腹壁和肠肌肌 肉松弛,造成肠内积气,腹部膨大,且易腹泻。 这种病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1) 持续5天以上的发热,热度不规则,可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 手足肿硬,手掌和足底潮红。恢复期手指与足趾端脱皮。 (3) 多形红斑样皮疹及结痂。 (4) 双眼球结膜炎。 (5) 口唇红、皲裂,草莓样舌,口咽部潮红。 (6) 颈部淋巴结肿大。 总之,小儿佝偻病是一种营养缺乏性疾病,其结果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骨骼 畸形,以致全身抵抗力低下,容易患多种疾病且不易治愈,因此,为防止佝偻病 的发生,在摄入维生素D不足的情况下,应采取日光照射,尽可能增加小儿的户外 活动或及时补充维生素D剂。 如何防治佝偻病 佝偻病作为严重危害小儿健康的疾病,必须加强防治工作并本着综合防治的原则,从多方面着手,这些措施包括: 1、注意母亲的孕期保健: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加强营养,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D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及动物肝脏等;并要多晒太阳;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制剂。 2、尽量采用母奶喂养:由于母奶中所含的钙、磷比例适当,使奶中的维生素D及钙均易于吸收,因此,有条件时应尽量让孩子吃母奶。 3、多晒太阳:由于晒太阳既经济、方便又安全,可认为是防治佝偻病的良好措施。一般如每天坚持晒太阳2小时左右,就能满足小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因此孩子满月后就可以开始晒太阳并且每天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但要注意:夏天晒太阳时最好在树荫下,避免日光直晒;冬天不可隔着玻璃晒太阳,以防紫外线被吸收。 4、必要时及时添加维生素D:小儿每天的维生素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600单位每天如能保证供给这一剂量,多可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混合喂养的孩子宜在生后2周开始添加维生素D,家长应仔细计算每天经配方奶或强化奶粉摄入维生素D的剂量后,予以补充;或在医生的指导下决定须补充的剂量。此外,对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及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以防发生佝偻病。 5、佝偻病的治疗:孩子一旦经医生诊断为佝偻病,应由医生根据佝偻病的严重程 度,即轻、中、重度决定给予维生素D的剂量。一般,轻度佝偻病的治疗剂量为每天1000-2000单位,中或重度分别为2000-5000单位及5000-10000单位。对于重度佝偻病也可进行突击治疗。应强调的是上述治疗都应有医生的指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