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颈内动脉闭塞严重吗

一、左侧颈内动脉闭塞严重吗

严重。主要会造成大脑缺血缺氧,引起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症状...

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常见症状一般是:

①一过性单眼盲发作。

②跨周或跨月的多种短暂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s)。

③经常头痛。

④通常合并冠状动脉或其他血管疾病史。

一般的体征是:

(1)颈部:颈总动脉分叉处有局限的延时的血管杂音。

(2)面部:

①眼角(angular)、眉弓(brow)、面颊(cheek)动脉搏动。

②额动脉征(frontalarterysign)。

③颞浅动脉血流增加。

(3)视网膜:

①视网膜动脉分叉处胆固醇结晶沉着。

②血小板栓塞。

③视网膜梗阻。

④视网膜动脉变细。

⑤可无高血压性眼底改变。

⑥静脉淤滞视网膜病。

⑦视网膜动脉压下降。

二、颈动脉血管堵塞(不通),做支架会发生危险吗?

病情分析冠脉支架或是冠脉搭桥的情况只能是缓解一根血管的堵塞,避免了心梗的危险发生的情况,降低了危险,其他的如果有轻度堵塞的情况还是会引起胸闷的。建议还是药物配合治疗的。同时治疗之后,应以清谈饮食为主,蛋白质应该以鱼类为主,切忌暴饮暴食或进食过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鸡、鸭、兔、鱼肉、豆制品和奶制品等。不宜吃辛辣的食物.,:,意见建议:

三、颈动脉右边完全堵塞,只有左边基本还通

你好:如果右边颈内动脉完全阻塞,左边代偿功能还可以的话,建议扩血管保守治疗,如经常发生TIA则可以做血管内膜剥脱术或血管转流术。需要先做CTA、MRA和血管造影明确闭塞的程度、长度、部位等相关信息,同时还要了解左侧颈动脉情况及侧支循环情况。

回复专家: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放射科-殷世武副主任医师

四、颈动脉斑块怎么回事

颈动脉斑块在医学上被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点类似于厨房下水道中积存的油污,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下水道堵塞。但颈动脉斑块的危险不仅仅在于长大后会堵塞局部的颈动脉,更主要的危害在于那些不稳定的斑块,也就是在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脱落的斑块。当斑块整块或者部分脱落后,就会形成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或者心脏等器官,从而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等疾病。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的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患心肌梗死的危险就会增加10%到15%,患卒中的危险会增加13%到18%。尤其是超声显示的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导致脑卒中。

中药噬斑通管治疗颈动脉斑块,可以提高动脉斑块的附壁安全系数,降低动脉斑块的致命脱落风险,并逐步原位消除动脉斑块;可以很好的做到清血化脂,从而快速复合降脂,滤除沉淀的脂质、清理聚集的血小板以及消融中微血栓等,恢复血液原始溶质比和粘弹度;恢复血管内壁的肌性软弹度和内膜平滑度,继而修复血管壁内损伤及损伤所致炎症,改善微循环,从而维护与重建血管的通畅度;消除动脉斑块形成的各种不适和症状如颈动脉斑块导致的头晕、眩晕,冠状动脉斑块导致心慌胸闷、脑动脉斑块导致的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消除“血脂紊乱沉淀、血流粘稠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紊乱、内膜粗糙发炎”等动脉斑块形成内因,从而有效预防动脉斑块的再生和复发;如果颈动脉狭窄非常严重,也可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支架手术。

五、双侧颈动脉堵塞90

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头、面、颈部的大血管,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当单侧颈动脉被部分堵塞后,如果斑块是稳定型的,会有一些主要症状:头晕、记忆力、定向力出现减退、意识出现障碍、黑朦的情况;当双侧颈动脉均有大面积堵塞的时候,症状则会加重:出现一些伸舌偏向、言语不利、不理解别人说的话等表现。如果斑块是不稳定型的,则可能诱发急性脑梗塞。

六、治疗脑血栓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脑血栓的症状

(一)一般症状:脑血栓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的有糖尿病史。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有些患者病前已有一次或多次短暂缺血发作。除重症外,1~3天内症状逐渐达到高峰,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

(二)脑的局限性神经症状:变异较大,与血管闭塞的程度、闭塞血管大小、部位和侧支循环的好坏有关。

1.颈内动脉系统

(1)颈内动脉系统: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和精神症状为多见,主侧半还需病变尚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失用和失认,还出现病灶侧的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出现特征性的病侧眼失明伴对侧偏瘫称黑蒙交叉性麻痹,Horner征,动眼神经麻痹,和视网膜动脉压下降。如颅外段动脉闭塞时,颈动脉可有触痛,呈条索状,搏动减退或消失,颈部可听到异常血管杂音。如侧支循环良好,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多普勒超声扫描除可发现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外,还可见到颞浅动脉血流量呈逆向运动。

(2)大脑中动脉:最为常见。主干闭塞时有三偏征,主侧半球病变时尚有失语。中动脉表浅分支前中央动脉闭塞时可有对侧面、舌肌无力,主侧受累时可有运动性失语;中央动脉闭塞时可出现对侧上肢单瘫或不完全性偏瘫和轻度感觉障碍;顶后、角回或颞后感觉性失语和失用。豆纹动脉外侧支闭塞时可有对侧偏瘫。

(3)大脑前动脉:由于前交通动脉提供侧支循环,近端阻塞时可无症状;周围支受累时,常侵犯额叶内侧面,瘫痪以下肢为重,可伴有下肢的皮质性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深穿支阻塞,影响内囊前支,常出现对介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精神症状伴有双侧瘫痪。

2.椎一基底动脉系统

(1)小脑后下动脉(Wallenberg)综合征:引起延髓背外侧部梗塞,出现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及Hroner征,病灶侧面部对侧躯体、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2)旁正中央动脉:甚罕见,病灶侧舌肌麻痹对侧偏瘫。

(3)小脑前下动脉:眩晕、眼球震颤,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病灶侧耳鸣、耳聋,Horner征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灶侧面部和对侧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4)基底动脉:高热、昏迷、针尖样瞳孔、四肢软瘫及延髓麻痹。急性完全性闭塞时可迅速危及病人生命,个别病人表现为闭锁综合征。

(5)大脑后动脉:表现为枕顶叶综合征,以偏盲和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朦等多见,此外还可有体象障碍、失认、失用等。如侵及深穿支可伴有丘脑综合征,有偏身感觉障碍及感觉异常以及锥体外系等症状。

(6)基底动脉供应桥脑分支:可出现下列综合征:①桥脑旁正中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病灶侧外展不能,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偏瘫。②桥脑腹外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及外直肌麻痹,伴病灶对侧偏瘫,可有两眼向病灶侧凝视不能。③桥脑被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病灶侧有不自主运动及小脑体征,对侧肢体及轻瘫及感觉障碍,眼球向病灶侧凝视不能。

脑血栓常规治疗

(一)急性期: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

1.缓解脑水肿:梗塞区较大严重患者,可使用脱水剂或利尿剂,但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脱水过度导致血容量不足和电解质紊乱等。

2.改善微循环:可用低分子右旋糖苷,能降低血粘度和改善微循环:500ml一次静滴每日一次,8~10天为一疗程。也可以用706代血浆用法相同。

3.稀释血液:①等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通过静脉放血,同时予置换等量液体;②高容量血液稀释疗法:静脉注射不含血液的液体以达到扩容目的。

4.溶栓:①链激酶:初次剂量为50~100万加入生理盐水100ml内,静脉半小时滴完,维持量为60万U溶于葡萄糖液250~500ml内静脉6小时滴完,4次/d,24小时内维持用药,直到病情不再发展为止,但一般不超过7天。②尿激酶:第一天用1万~3万,分2~3次加入葡萄糖液内静滴,1~2周为一疗程。用药期注意出血倾向,1~2年内用此药者不宜再用。有出血素质、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败血症、空洞型肺结核、严重肝病、心内膜炎及近期内有出血者忌用。应用链激酶时应作过敏试验。

5.抗凝:用以防止血栓扩延和新的血栓发生。用药期间也须严密注意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活动性溃疡、严重肝肾疾病、感染性血栓及高龄者忌用。①肝素:12500~25000U,溶于10%葡萄糖液500~1000ml内,静滴1~2天,以后根据病情掌握使用。②双香豆素:同时口服,第一日200~300mg,以后维持量为50~100mg/d,治疗天数以病情而定;③新抗凝:口服,第一日20mg,第二日16mg,以后用4~8mg/d维持量。此外,临床上还有用蛇毒制剂、藻酸双酯钠等等。

6.扩张血管:一般认为血管扩张剂效果不肯定,对有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患者,有时可加重病情,故早期多不主张使用。常用的药物有:罂杰碱30mg口服或肌注2~3/d,或60~90mg加入5%葡萄糖500ml内,静滴,1次/d。还可应用环扁桃酯、已酮可可碱、倍他定等。也可使用钙离子拮抗剂,以防止继发性血管痉挛,如尼莫地平40mg,3次/d;西比灵5~10mg。1次/晚。

7.其他:除上述治疗原则外,脑血栓还可使用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疗法和光量子血液疗法等。后者将自体血液100~200ml经过紫外线照射和充氧后回输给自身,每5~7天一次,5~7次为一疗程。

中药以补气、活血、通络为治则,常用补阳还五汤和丹参等。同时使用脑腹康、r氨酷酸和胞二磷胆碱等,有助于改善脑代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