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有哪些
部分患者在起病前有急性支气管炎、流感或肺炎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患者常在寒冷季节发病,出现咳嗽、咯痰,尤以晨起为著,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粘稠不易咳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症状迅速加剧。痰量增多,粘稠度增加或为黄色脓性,偶有痰中带血。
根据病人体力,可积极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慢跑是一种最完整的全身性协调运动,能增加肺活量和耐力,慢跑时维持呼吸均匀,可使足够的氧气进入体内。太极拳,柔软操,步行等能增进身体健康,凡多年坚持锻炼的患者,比多休息少动者更能保持健康。
常饮“芝元堂甘贝草茶”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从而全面增强人体免疫力,从根本上调节病症,标本兼顾。针对慢性支、哮喘等有不错的调理效果。
二、支气管炎应该怎么办
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唿吸道疾病之一,主要是唿吸系统感染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但是对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危害。因此做好日常预防很重要。
支气管炎怎么预防:
为了延长缓解期,减少复发,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病人及家庭成员应该重视预防和护理工作。
积极控制感染:在急性期,遵照医嘱,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复方磺胺甲醛异恶挫、强力毒素、红霉素、青霉素等。治疗无效时,也可以选用病人未用过或少用的药物,如麦迪霉素、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菌药物,以免长期应用引起副作用。
促使排痰:急性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应用镇咳、祛痰药物。对年老体弱无力咳痰的病人或痰量较多的病人,应以祛痰为主,不宜选用强烈镇咳药,以免抑制中枢神经加重唿吸道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帮助危重病人定时变换体位,轻轻按摩病人胸背,可以促使痰液排出。
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卫生,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有一定湿度,控制和消除各种有害气体和烟尘,戒除吸烟的习惯,注意保暖。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唿吸道的抵抗力,防止上唿吸道感染,避免吸入有害物质及过敏原,可预防或减少本病发生。
在气候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及时添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预防流感。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掌握发病规律,以便事先采取措施。如果病人出现唿吸困难,嘴唇,指甲发紫,下肢浮肿,神志恍惚,嗜睡,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专家指出,支气管炎治疗不当容易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对患者的健康和心灵造成严重危害,所以与其被动地进行治疗,更应该主动通过预防来避免疾病造成的困扰。希望以上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三、支气管炎会引起什么症状?
肺病,鼻炎,呼吸道疾病等
四、气管炎症状及治疗
支气管炎症状中医支气管炎症状 中药支气管炎症状治疗关键增强抗病能力支气管炎症状治疗少复发,正气中药补肺补肾补脾气和清热滋阴化痰中药支气管炎症状治疗效果稳定是中医支气管炎症状治疗重大进步。 慢性支气管炎症状(chronic bronchitis)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西医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和诊断:
主要依靠病史和症状。在排除心、肺其他疾患后有慢性咳嗽、咳痰连续两年,每年两个月以上者;或连续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者即可诊断。根据发作时支气管痉挛的存在与否,病又可分为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两型。
根据病程临床分为三期,以便治疗有所侧重。
(1)急性发作期:只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性痰,痰量明显增加,可伴有发热等各种炎症表现,或1周内咳、痰、喘任何一项症状显著加剧,或重症病人明显加重者。
(2)慢性迁延期:指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轻微咳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者。 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979年全国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专业会议(于广州)修订
一、慢性支气管炎诊断
1.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临床上以咳嗽、吐痰为主要症状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临床上虽有咳、痰、喘症状并连续二年或以上,但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的患者,如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x线,肺功能等也可诊断。但目前尚缺乏这些客观检查的诊断标准,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制定)。
2.排除具有咳嗽、喘息症状的其它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疾患等)。
二、慢性支气管炎分型
1.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具有咳嗽、咳痰二项症状。
2.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符合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具有喘息症状,并经常或多次出现哮鸣者。
三、慢性支气管炎分期
1.急性发作期:1周内有脓性或粘液性痰,痰量明显增多或伴有其它炎症表现;或一周内咳、痰、喘症状任何一项加剧至重度,或重度病人明显加重出现者。
2.慢性迁延期: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不愈;或急性发作期症状一个月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3.临床缓解期:指病人经过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不足以维持2个月或以上。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一)控制感染 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敏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较重病人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G、红霉素、氨基甙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能单独应用窄谱抗生素应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以免二重感染或产生耐药菌株。
(二)祛痰、镇咳 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以改善症状。迁延期病人尤应坚持用药,以求消除症状。常用药物有氯化铵合剂、溴已新、维静宁等。中成药止咳也有一定效果。对老年体弱无力咳痰者或痰量较多者,应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畅通呼吸道。应避免应用强的镇咳剂,如可待因等。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
(三)解痉、平喘 常选用氨茶碱、特布他林(terbutaline)等口服或用沙丁胺醇(salbutamol)等吸入剂。若气道舒张剂使用后气道仍有持续阻塞,可使用皮质激素,泼尼松20-40mg/d。
(四)气雾疗法 气雾湿化吸入或加复方安息香酊,可稀释气管内的分泌物,有利排痰。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亦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