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拉稀死了

兔子拉稀死了

放弃吧!外面买来的兔子很难养活的。他们没断奶,就被拿出来卖了。

如果你真的想救的话,你最好带她去宠物医院去一趟,检查一下便便。兔子拉肚子是很严重的问题,一般很难好。

(如果不是很好的兔子,那就不要去医院了,因为很贵。而且现在医兔子的医生少之又少,一般养不活的)

还有最好别再喂菜了,买些兔粮吧!就算买散装的也好,一斤也才5块(网上有的还不到那个价)。

下面是我找的其他人说的方法,你就死马当活马医吧!

兔子拉肚子的治疗方法

腹泻主要表现是粪便不成球形,稀软,呈粥状或水样便。各种年龄的家兔均可发生,但以断奶前后的幼兔发病率最高,治疗不当常引起死亡。病因众多,如饲料不清洁,混有泥沙、污物等或饲料发霉、腐败变质;饲料中含粗纤维过多或过少或吃了大量的冰冻饲料;饮水不卫生或夏季不经常清洗饲槽,不及时清除残存饲料,以致酸败而致病;饲料突然更换,特别是断奶的幼兔,更易发病;兔舍潮湿,温度低,家兔腹部着凉;口腔及牙齿疾病,也可引起消化障碍而发生腹泻等。

一、临床症状

1、消化不良性腹泻 病兔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排稀软便、粥样便或水样便,被毛污染,失去光泽。病程长的渐渐消瘦,虚弱无力,不愿运动。有的出现异嗜,如被毛或粪尿污染的垫草。有的出现轻度腹胀及腹痛。

2、胃肠炎性腹泻 病兔食欲废绝,全身无力,精神倦怠,体温升高。腹泻严重的病兔,粪便稀薄如水,常混有血液和胶冻样粘液,有恶臭味。腹部触诊有明显的疼痛反应。由于重度腹泻,呈现脱水和衰竭状态,病兔精神沉郁,结膜暗红或发绀,呼吸促迫,常因虚脱而死亡。

二、病理变化

肠道粘膜增厚、充血,用刀子可以刮掉肠粘膜,肠内容物通常呈黄绿色。严重时可见肠粘膜剥脱,出血,肠壁变薄,内容物呈红褐色。

三、防治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不喂霉变腐败饲料、饲草。要保持兔舍清洁、干燥,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料槽、水槽定期刷洗、消毒。饮水要卫生,垫草勤更换。饲喂断奶幼兔要定时定量,防止过食。更换饲料应逐渐进行。

治疗:发现病兔,应停止给料,但水照常供应。体质较好时,用轻泻药如人工盐2~3克,加水40~50毫升灌服;或植物油10~20毫升灌服。隔1~2小时喂酵母片2~3片或乳酶生4~6片,每天2~3次。

腹泻较重时可用抗菌药物,如痢特灵、磺胺脒、敌菌净等,每兔每次1~2片,每天2~3次,连喂2~3天。或用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氯霉素,每兔0.5~1毫升,肌肉注射,1日2次,连用3日。食欲差的兔可灌服健胃剂,如大蒜酊、龙胆酊、陈皮酊2~4毫升。或可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葡萄糖液30~50毫升,20%安钠咖液1毫升、维生素C1.0毫升,1日1~2次,连用2~3日。

找找原因

可以喂些乳酸杆菌等

我的熊猫兔吃了青菜叶子以后拉肚子了

到这里看的

1.毛是否柔软有光泽

要是兔子生病的话,可是会有掉毛的发生喔!

2.眼睛是否有神

眼睛的颜色要是有黯淡不光亮,或是有肿胀,有眼屎等都是生病的徵兆.

3.鼻子是否有鼻水

要是兔子有流鼻水的话,鼻子周围会脏脏的,这样可能是感冒了.

4.耳朵是否乾净

要是有耳垢或是有异常的臭味那也有可能是生病了.

5.大便是否淅淅的大便里有兔毛那是正常的反应,但要是淅淅的,可能是拉肚子了,或是肚子理出毛病了.

6.食欲不振

生病时,兔子往往是趴著,有东西也不吃.

7.不太爱活动

也是有可能生病,

8.体重忽然消瘦下来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时,可得多多注意才是.

9.身体的某处有僵硬的感觉

可能是有肿瘤,建议带他去看兽医吧!

10.有流口水的现象

牙齿过长了,这将会影响他的饮食.

要是发现兔子懒洋洋的,没有食欲,这时就要小心噜~~快带他去看兽医吧~~~

奔豚症有什么危险

古病名,见《灵枢》、《难经》、《金匮要略》,《医宗金监》等,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豚,即小猪。奔豚一由于肾脏寒气上冲,一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 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奔豚证指自觉有冲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如豚之奔突状,故名.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上下无时.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曰:惊则气乱,恐则气下……肾主惊恐,故奔豚之病因当责之于肾,其病机则为寒邪上冲所致,故其症若豚奔,豚为水畜,性燥善奔也.()…… 奔豚汤,其辨证要点是“气上冲”,“腹痛”常兼而有之,至于“往来寒热”则较少见。并认为,“气上冲”的表现是,患者自觉有一股气从腹部上冲胸咽;有的仅觉咽喉或胸中窒塞,并伴有肝气久郁、情志失调的某些疾病.:《金匮要略》原文论奔豚病“皆从惊恐得之”,俞老认为这是提示之意,惊恐可概括七情诸因素。本例长期有咽喉阻塞感,属“梅核气”范畴,病机是情志怫郁,肝气上逆,故可用奔豚汤疏肝降逆。俞老用奔豚汤方中主药李根皮常用量为15g。本例方中去生姜,因嫌其辛热易激惹肝火;合甘麦大枣汤以缓急宁神。 奔豚气 奔豚气系指有气从少腹上冲胸脘、咽喉的一种病证。首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 奔豚气的病因,有因惊恐忧思损伤肝肾,结甚之气冲逆而上;亦可下焦素有寒水,复因汗出过多,外寒侵袭,汗后心阳不足,肾脏阴寒之水气乘虚上逆,以致气从少腹上冲,直达心下。本证发病,多与心、肝、肾三脏有关,并与冲脉的关系尤为密切。 本证的针灸治疗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二》:“月水不通,奔豚泄气,上下引腰脊痛,气穴主之”。后世,如《千金翼方》、《针灸资生经》、《济生拔萃》、《针灸逢源》、《神灸经纶》等均有记载。 现代医学中某些精神、神经性病症与此类似。 【辨证分型】 (一)肝肾气逆 系肝肾气火循经上逆。症见气从少腹直冲咽喉,惊悸不宁,发作欲死,腹痛喘逆,呕吐烦躁,甚则抽搐厥逆,气还则止,反复发作,脉象弦数,苔白或黄。 (二)寒水上逆 乃下焦阴寒水气上逆。症见先有脐下悸动,旋即逆气上冲至心下,心慌不止,形寒肢冷,脉象弦紧,舌苔白腻。 【治疗】 (一)肝肾气逆 1.治则:平肝降逆,理气和胃。 2.处方:期门、太冲、公孙、气海、内关。 3.方义:期门肝之募,太冲肝之原,两穴相配,可平降冲逆之肝火肝气;肝肾气火多循冲脉上逆,公孙通于冲脉,取之更可加强降逆之功,而与心包经络内关父母相配,又能理气和胃,止呕宁神;气海为气聚之海,用是穴,使气复归于海。 4.治法:气海、太冲两穴,以艾卷雀啄法灸之,熏灸时间以皮肤红润,症情缓解为度,内关平补平泻,余穴均用泻法,持续运针后留针。 (二)寒水上逆 1.治则:温阳行水,调气降逆。 2.处方:关元、膻中、水道、三阴交、气冲。 3.方义:关元乃三阴经与任脉之会,且“冲脉起于关元”(《素问·举痛论》),寒水上逆,实根于此,故取之能温阳行水,抑止其冲逆;水道,用以通利下焦之水道,使水气得泄;气会膻中,又兼心包之募,可理气平逆,定志宁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而属脾经,针之行寒水、降逆气;气冲位于胫之气街,是古人用治奔豚气之验穴。 4.治法:关元隔姜灸,气冲艾卷雀啄法灸,余穴施泻法。发作时可不断用温热水浸手足。 【古方辑录】 《千金翼方·卷二十七》:凡上气冷发,腹中雷鸣转叫,呕逆不食,灸太冲不限壮数,从痛至不痛止。炷如雀矢大。 《针灸资生经·卷四》:奔豚,灸气海百壮。或期门、或关元百壮。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腹有逆气上攻,心腹胀满上抢心,痛不得息,气冲腰痛,不得俯仰,灸足阳明经气冲二穴……可灸七壮,炷如大麦,禁针;次针三里二穴而愈。 《针灸逢源·卷五》:奔豚气,从少腹起,气上冲胸腹痛:肾俞、章门、气海、关元、中极。 《神灸经纶·卷三》:胁痛,奄奄欲绝,此为奔豚,急以热汤浸两手足,频频易之。气海、关元、期门、窍阴。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论二首 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