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女性最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与宫颈癌一起被称为女性两大“红颜杀手”。尤其是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比例最高,又发生在女性形体美标识的乳房中,更增加了广大女性对它的恐惧心理。
那么,你真的了解乳腺癌吗?乳腺癌又与哪些危险因为息息相关?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呢?
一、乳腺癌:你熟悉它的名字,但你真的不懂它对于乳腺癌这个疾病和名字,相信几乎每一个成年女性都不会陌生。经常新闻中出现这个疾病,也会看到有的女明星因为它而不幸离世,也能听说身边亲戚或朋友不幸查出乳腺癌。
但是,大多数女性又对乳腺癌并不是很了解。
首先,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很高,根据统计2015年全球新诊断女性乳腺癌病例240万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的25%;同年,我国新诊断的女性恶性肿瘤中15%为乳腺癌,也高达26万例左右。
其次,我国乳腺癌发病的几个特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长了近一倍,这个数据是非常可怕的。二是我国乳腺癌的发病年龄相比较西方国家,早了10-15年时间。
再有,得了乳腺癌不等于被判了死刑。很多女性认为乳腺癌与其它恶性肿瘤一样,一旦查出也就意味着无药可救,也就等同于被判了死刑。其实这是一个不准确的理解,就乳腺癌而言,一期乳腺癌和原位癌如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5年生存率已经超过95%,也就是说乳腺癌只要是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预后效果都比较不错。
二、乳腺癌与哪些危险因素有关:可改变的、不可改变的要想了解乳腺癌如何预防和降低发病率,那么首先就要了解乳腺癌与哪些高危因为有关。这些危险因为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能改变的危险因素,二是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而且在这些危险因素中,相信每一个女性都或多多少的正处于其中。
1、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
之所以称之为不能改变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这些因素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种族的想改变也无法改变的。
性别:女性远远高于男性,男性仅占全部乳腺癌发病的1%。
年龄:一般认为超过40岁风险越来越大,我个人建议再提前5年,也就是35岁。
家族史:有直系亲属乳腺癌家族史的,这种情况需要高度重视。
初潮:初潮早于12岁的,尽管现在女孩月经普遍提前,但是12岁这个数据还是准确的。
绝经:绝经迟于55岁的,我个人建议也是再提前5年,也就是迟于50岁的。
伴有其它乳房疾病:比如不典型增生、多发的乳腺良性疾病等。
2、可能改变的危险因素
这是乳腺癌日常预防需要关注的重点。因为不可能改变的因素,你再担心也没办法解决,但是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等,往往只要注意一点,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避孕药: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因为避孕药含有高雌激素,长期服用百害无一利。
高热量高脂肪饮食:这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比如油炸食品、烧烤、洋快餐等。
外源性的雌孕激素治疗
肥胖:超重、肥胖与乳腺癌的关系非常密切。
不良生活方式:比如熬夜、久坐、抽烟酗酒等。
未育或者首次分娩年龄大于35岁
有忧郁、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或性格的。
三、生活中如何预防乳腺癌?客观讲,想预防乳腺癌、彻底避免其发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是一种突发的基因突变,任何方式、任何药物都不可能彻底阻断乳腺癌的发生。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通过一些因素的调节,降低乳腺癌发病的几率。
1、控制体重、降脂减肥
肥胖和超重,与乳腺癌的发生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所以建议广大女性,既要因为美丽而减肥减重,更要为了健康而降低体重,让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肥和控制体重不仅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同时也能改善身体素质,降低心脑血管、内分泌、妇科等疾病的发生。
2、合理饮食、避免极端
合理饮食,不是指的不吃肉只吃蔬菜,或者只吃某种食物而摒弃其它的;这就是目前女性的几个极端心态,有的就是素食主义一口肉不吃,有的是无肉不欢而摒弃蔬菜水果;这都是要不得的。
健康的饮食应该是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饮食结构,营养均衡、搭配合理,既要有全谷类、豆类、蛋白质、脂类等,又要有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等。
3、加强运动、增强体质
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下去。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免疫力。
4、避免不良情绪
乳房是一个爱生气的器官,任何的不良情绪都会反应到乳房健康上。所以很多女性会有这样的经历,如果生了一场大怒,那么乳房会疼痛;其实就是这个道理。建议广大女性在生活中学会控制自己情绪,避免出现焦虑、忧郁、抑郁等不良情绪。
四、总结一下:乳房健康,贵在预防尽管我们知道,任何疾病包括乳腺癌,是不能通过预防来彻底避免其发生的。但是不能因为不能彻底避免而放弃或顺其自然,科学证明通过合适的方式调节,还是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对于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还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
我是首都医科大学复兴医院外科暨乳腺中心主任骆成玉,欢迎关注我!
欢迎评论留言、咨询或私信我,我会抽空及时回复!
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女性健康、关注乳腺科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