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婴幼儿的发育不完善有关,再加上抵抗力弱,常常会受到一些病毒和细菌的侵袭而出现的症状。
一,小孩经常发烧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经常发烧主要是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高烧或者出现服药退烧后体温又迅速回升的现象。
人体的下视丘有一个体温调节中枢,作用就像冷气机的温度设定,正常的时候,婴幼儿设定的温度比成人稍高,婴幼儿肛温大约在37.5℃,上下变动1℃左右。成人和较大儿童口温大约36.8℃,上下变动0.5℃。
如果设定温度提高,例如人体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应,产生“热素”,就会刺激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当设定温度被调到39℃时,身体藉着肌肉打颤收缩产热,或者减少出汗散热,将体温提升到39℃为止。所以发烧前,可能会发冷发抖,再突然高烧,产生某些细菌毒素,这种现象特别明显。
许多爸妈也观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间发高烧。这是因为婴幼儿身体含水比例较成人高,只要轻度缺水就影响散热,容易发烧。孩子生病的时候,体力变差,睡得久。夜间长时间不进食喝水,体温当然升高。
二,孩子经常发烧怎么办?
1,尽快查出发烧的原因。
孩子如何反复发烧的话,我们一定要特别当心才行,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小病,更不能简单吃点退烧药就算了事,而是要到正规医院查出发烧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2,不要有病乱投医。
如果孩子经常发烧,就一定要到大城市正规的医院检查,千万不要相信一些民间的偏方,不要胡乱医治,以免耽误了孩子的最佳治疗时间。
3,采用冷敷的方式降温。
如果孩子发烧,没有烧到太高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敷的方式,用冰袋或者塑料瓶装满水冻成冰,隔上一层毛巾来给孩子使用,放在孩子额头、腋下或者腹股沟等部位。
4,温水擦拭孩子身体。
如果孩子发烧但是不是很高,可以用水擦一擦身体,用温水将毛巾投干净,注意不要太凉,否则刺激宝宝,容易让孩子病情加重。从孩子头部向下擦,直到脚部。
5,搓孩子的手心脚心。
我们还可以用手反复搓孩子的手心和脚心,促进孩子体内的血液循环,从而能够缓解孩子的发烧症状。
6,给孩子泡泡脚。
如果孩子发烧了,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泡泡脚,主要是用温热水来泡脚,这样可以帮助孩子的发烧降温。家长要注意水温,不要太高,一般在40度左右即可。
7,辅助退热药物和器具。
可以给孩子适当使用一些退热贴,贴在孩子的额头或者大腿内侧,如果还是不能降温的话,可以吃一些安全的退烧药,注意时间间隔和用量,以免对孩子有不良影响。
孩子发烧是很正常的事,父母一定不能太着急,太着急反而会出错,带来不好的后果。
小学生学中医,应该学那些内容?
这里抛砖引玉。
中医是药食同源的医学,中医有基础理论的,但中医更有百姓基础。
中小学学生学中医,可学的内容应该很多。
中医寓于生活之中,中医的生活方式,人人可学。
中医的简单处置,穴位按摩艾灸,八段锦太极等等,都可以从小学的。
还有随地可见的中药,学习识别中药,学习和记忆基本的药性药味,不是难事。厨房里就有很多中药,如葱姜蒜,如花椒八角桂皮茴香,还有路边庭院可见的草药,完全可以寓教于乐。
讲大道理不适合儿童少年,儿童天生记忆力强,背中医三字经,背诵药物药性,记住就好,受用一生。
还有,可以记忆中医的五行表,五色五味以及简单的望舌望色,从实践中了解一点基础的中医望闻问切的概念,对于长于记忆的少年儿童,都不难。
还有中医三字经,药性赋等等,都可以记忆。
到中学讲一点基本的道理,穴位与按摩对应的疾病,讲一点基础手法与技法,解决自家爷爷奶奶腰酸腿疼的小毛病,也不是难事。
学以致用,见到效果,能解决小问题,应该是中小学中医教学的目的。
应该学习。经络穴位基础知识,经络循行顺序穴位的作用。及一些基础病理。最起码自己的身体出现状况时,知道什么原因。从而认识到中医的作用。才会有信心学下去。然后学习一些养生的知识。及生活习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