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是?

一、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是?

①口唇期(0-1.5岁)。婴儿通过口腔活动满足其本能需要,如果婴儿口腔活动受到过分限制,必将影响以后的发展,可能出现“口腔性格”,表现为悲观、依赖、退缩,并具有吸烟、贪吃、酗酒等行为。

②肛门期(1.5-3岁)。通过肛门排泄活动获得快感,满足需要。如果受到限制, 日后可能产生“滞留现象”,出现肛门性格,表现为冷酷、固执、刚愎、吝啬等。

③性器期(3-5、6岁)。通过对自己或他人性器官的好奇、捉弄获得快感,满足需要。开始模仿父母中同性别者,表现出认同作用,对父母中异性者表现爱恋,称为“恋母(或父)情结”。

④潜伏期(6-12岁)。兴趣转向外部世界,“超我”的良心及“自我”的现实原则迅速发展。

⑤生殖期(青年期)。兴趣转向异性,通过各种活动,人格向着准备结婚和建立家庭方面发展。

二、宝宝肛欲期怎么办

1、平静且不动声色地将宝宝的裤子换下,不打乱宝宝正在进行的活动。

家长要明白,肛欲期是宝宝的性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宝宝练习自主掌控肛门和尿道括约肌的阶段,要从内心接纳和尊重宝宝的发展。当孩子出现肛欲期的表现时,家长最明智的做法是平和地告诉宝宝这不是什么问题,给宝宝换上干净的裤子就可以了。

宝宝肛欲期,出现尿湿裤子、解大便在裤子上,或者尿频的现象时,家长不要责备、耻笑宝宝,不要将宝宝尿湿裤子作为家人的谈资,也不要说“记得下次去卫生间”之类的话。因为,宝宝已经知道大小便要去卫生间,现在他是在练习自己控制的时候。家长的责备,或者只是提醒,都会加重宝宝的心理压力,让宝宝更加紧张,使结束肛欲期的时间延长。

2、不要打断宝宝正在进行的憋尿或者憋大便,不要打搅宝宝对排泄物的研究。

家长发现宝宝正在有意识地憋大便、憋尿的时候,不要随意打断这一过程。因为,这时宝宝正在体验粪脍摩擦直肠肛门粘膜带来的快感,还有对粪便的排出与控制。当宝宝对自己的排泄物进行研究的时候,家长不要训斥宝宝不讲卫生,而是温和地告诉宝宝,不要将大小便到处涂抹,大小便里面有细菌,如果不洗干净手上的大小便,就会得病。不过,家长要记得协助宝宝把手洗干净。

3、家长要与老师积极沟通,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3岁的孩子,正值幼儿园时期,如果宝宝在幼儿园尿湿裤子或将大便解在裤子里,就可能会受到老师的责罚和羞辱。家长要和老师进行沟通,在老师的配合下,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个阶段。老师要理解宝宝“肛欲期”的现象,允许宝宝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地上洗手间,如果宝宝弄脏裤子了,平静地给他换上干净的裤子即可。

三、二岁宝宝进入肛欲期,父母该怎么办呢?

在大家眼里,我们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顺顺利利,但是只有做了爸爸和妈妈,才知道原来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也会变得奇奇怪怪。但是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却又是宝宝必须经历的阶段。

说起肛欲期,可能很多人不能理解,这到底是什么?听起来名字好奇怪?但我想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急着上厕所,找不到,憋了很久,终于找到厕所了之后,会感觉特别舒服。

其实这就是肛欲期的一种表现,憋了很久上厕所的舒适感会让宝宝感觉很新奇,很舒服,所以会故意不去厕所。但和成年人不同,宝宝会更沉迷于这种舒适感,而且没有办法把握什么时候是自己的极限,也没有办法憋很久。最后的表现就是,拉裤子,然后被妈妈骂。

因为本身孩子不知道这种感觉实际上是正常的,甚至一些孩子一边忍不住这样做,另一边又会因为自己拉裤子而感觉很羞愧。一个两岁多的孩子,其实已经有了羞耻感,而每一次拉裤子里面或者是尿裤子了,他都会感觉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

所以我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孩子拉裤子或者尿裤子的时候,一定不要训斥孩子,我们要温和的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先给孩子换好干净的衣服,等孩子平静下来了之后再跟孩子讲道理,尽量减少这件事给孩子带来的心理阴影。

其次,这种行为其实是很好理解的,从一个相对不舒服的环境中得到缓解,的确会让人感觉很舒适,就和我们平时工作中完成一个项目一样,只不过一个是心理上的放松,一个是身体上的舒适。

所以说我们在孩子进入这个时期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相对性的转移注意力。比如带孩子出去玩,让孩子多去人多热闹的地方,当孩子不再为了单纯的好奇和舒适,而刻意憋尿的时候,这个时期也就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一般情况下,肛欲期只会维持两个月左右,所以各位宝爸宝妈们也不用惊慌,了解这个时期,安抚宝宝的情绪,度过这个看起来奇怪的正常期,是很简单的。

父母应该及时查看孩子身体情况,同时保持好孩子卫生健康,这样孩子才能平稳度过。

四、口欲期与肛欲期有什么区别?

前者是指婴儿时期,婴儿从口获得食物,把能够触摸到的东西都往嘴里塞,后者则是一两岁的儿童通过憋尿或者憋大便获得某种快感,以及通过排便获得的某种快感,大概是这样吧,如有不正确,欢迎指正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心理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中的前两个。五个阶段分别为,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也可以成为过渡期),生殖器器。其中,口欲期一般为新出生婴儿到一岁多阶段;肛欲期一般是一岁多到三岁的阶段。现在该理论也被很多育婴专家运应到看待婴幼儿身体发育上。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弗洛伊德认为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认为,性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动力,而性心理发展又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口欲期(0-1岁),此时的快了来自于口唇和手,也就是咬东西吃东西。第二阶段是肛欲期(1-3岁),此时婴儿的快乐来自于忍受和排粪便,肌肉紧张的控制能力。三四五分别是生殖器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岁以后),也都有分别的快乐来源。对于孩子这是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千万不能过度压抑和限制其活动,否则会对以后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和障碍!

一进一出 区别很大 肚子饿了吃东西特别香嘴巴吧嗒吧嗒过瘾, 憋着大便时候跑着找厕所裤子脱下瞬间下蹲噗噜噜一气呵成舒畅[呲牙]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他把人的性心理划为5个阶段:口欲期(空腔期)、肛欲期(肛门期)、性蕾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他的观点是,0-18个月的小孩,专注从嘴巴得到快感,拿到什么就咬什么。

到了2-3岁,就到了肛欲期,他认为排泄成了婴儿的快感来源,所以很多孩子会憋大小便。

然后他说,到了性蕾期,孩子就喜欢去玩自己的生殖器官,从中得到快乐。

每个时期都应该让孩子 健康 成长,不应该加以过分管束,否则会在成年后或者发育过程中引发一系列有关的生理或心理问题。

1 肛欲期的三个阶段:

口欲期

吸允需求就是口腔期(也称口欲期)的重要表现,宝宝爱叼奶头、爱吃手、爱啃东西、碰到小嘴巴的东西下意识就来咬等等就是这种原始欲力的一种表现。 所以经常说1岁前吃手都是正常的需要满足的,爱叼着奶头也是正常的,并不代表没吃饱(吃没吃饱看尿量!!!24小时6-8片尿片),1岁之后这种表现会慢慢变淡,宝宝大了,有其他的需要要满足了。

2 肛欲期的三个阶段:

肛欲期

一般来说,肛欲期主要是指孩子1-3岁这一阶段,动欲区在肛门部位。这段时间内,肛门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放松都可以给孩子带来性的体验,所以,有些孩子能从憋尿中获得快感,有些孩子能从憋大便中获得快感。当然,也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明显的表现。 孩子的肛欲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这两个月中,如果成年人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太严厉,孩子就会感觉紧张,心理压力大,会扰乱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的次数就越多,肛欲期拖延的时间也就越长。有的孩子几个月甚至半年多都不结束肛欲期,孩子的性发展就出现了停滞状态。

3 肛欲期的三个阶段:

俄狄浦斯期

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此时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质上已算是“手淫”的开始。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

4 肛欲期为孩子带来的性发展

孩子在一岁半至三岁会经历肛欲期发展阶段,肛欲期是孩子成长中经历的重要阶段,这既是孩子排便控制系统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性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肛欲期阶段,孩子憋尿、憋大便之后的突然释放,这个过程孩子会体验到全身心的欣快感,伴随着孩子的欣快感,孩子会出现面红、出汗、全身紧张装、颤抖、表情痛苦状等,这是孩子获得性体验高潮的表现。这样的欣快感是性感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肛欲期只是一个统称,这个时期的肛门括约肌和尿道括约肌都在发展完善中。肛欲期既发展了孩子肛门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释放机能,同时也发展了性感觉机能,大部分孩子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了这两项发展。 而一部分孩子会经历两个阶段来完成这两项机能。比如,孩子会在两岁左右出现憋大小便,如果这个阶段性的性感觉体验不充分,当这个阶段结束后,孩子在3岁左右又会出现憋大便、夹腿,同时伴随性体验的表现,进行肛欲期性感觉的体验。

5 小贴士

1、肛欲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只有极少数孩子会经历半年左右,部分孩子憋大便或者尿裤子的阶段更长一些,他们在度过肛欲期的时候更困难,父母要放松心态陪伴,并坚信孩子总有一天会度过这个阶段。

2、在肛欲期阶段,孩子并不一定会将每一次大小便都解在裤子里,有的孩子次数多一点,有的孩子仅仅1-2次就结束了,每个孩子的表现会不一样;

3、另外,每个孩子不是所有的状况都会出现,一些孩子出现憋尿,一些孩子可能出现小便频繁,一些孩子可能出现将大小便解在客厅地板上进行研究,有些孩子可能同时出现几种表现。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听到“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等名词,这些名词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除了上述的三个常见名词,还有“潜伏期”、“生殖期”,这五个名词即是代表了人体发育过程中的五个阶段。今天一起来认识一下。

什么是口欲期?

其实,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尤其是1岁左右的婴幼儿时期,这时候大脑发育尚未成熟,我们对于婴幼儿时期也不存在什么记忆,在生活上,也是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基本上得需要别人的全程照顾才能生存下来。

而如果你有细心观察1岁婴儿就会发现,婴幼儿除了是不是踢踢腿,摆摆手,能像外界传递信号的,只有通过口腔来传递信息。比如,当饿了的时候,就会哭,当尿尿了或者太冷太热,身体觉得不舒服的时候,也会哭。

对于外界新奇的事物,也可以拿来用嘴巴咬,包括自己的小手也喜欢用嘴舔。以及最重要的,这时候维持身体 健康 发育的来源,就是用嘴去吸奶,所以这一时期口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婴幼儿的“口欲期”。如果婴幼儿在这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欲望和爱,在长大以后对于爱别人的能力会有所影响。

什么是肛欲期、性蕾期?

在1岁半之后,随着婴幼儿长大,逐渐能自己控制大小便了,这时候臀部括约肌的逐渐发育成熟,婴幼儿可以在排便的时候感觉到强烈的肌肉收缩,在排便时还能感受到肛门处黏膜产生的刺激感。这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愉悦的体验。所以这个时期也称之为“肛欲期”。

当宝宝到了三岁左右,这时候性心理以及逐渐开始发展,宝宝会存在一定的性意识,很多家长也会开始保护宝宝的第二性征,女孩子开始穿短裙,扎辫子,男孩子是则是选择短头发,在服装方面上也有所区别,这个时期也叫做“性蕾期”。

换句话说,在我们身体第二性征发育成熟前,甚至在我们可以独立思考之前,我们的身体已经对于“性”这件事有一定的认知。所以,这也说明了我们应该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性。

如果现在还有人有喜欢舔手、咬手指的习惯,很有可能是从小在“口欲期”时就留下的习惯,因为咬东西会让我们有亲切感和安全感,这可能也是许多热恋中的情侣喜欢接吻的原因。

1.年龄:口欲期一般发生在出生到幼儿1岁左右,肛欲期发生在幼儿1~3岁时,肛欲期在口欲期之后发生。

2.表现:口欲期幼儿会经常做出吸吮(吮吸乳汁、手指)、吞咽、咀嚼、口唇发声、口唇 游戏 (如吹泡泡)等经口的活动。肛欲期幼儿会出现随意大小便、憋尿、憋大便,然后从解除大小便中获得快感,有时憋不住会尿裤子或拉裤子,有的孩子排便后还会研究自己的大小便。

3.原因:口欲期幼儿一般处于生活不能自我控制的状态,必须依靠别人的照顾才能活下去,这时候与外界的连接就是口腔,会通过口腔吸吮满足其生理及心理的需求。肛欲期幼儿因大便对肛门周围的刺激,会让幼儿难受,而大便的排出能给幼儿带来快感。

4.影响:口欲期对婴儿过度满足进食的需求或过度呵护会形成口欲期-依赖型人格;如果口欲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会形成口欲期-攻击型人格。容易对他人的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甚至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容易对建立亲密关系产生恐惧。肛欲期过度斥责会导致肛欲期延长,导致幼儿性发展停滞,在成年后可能会形成“肛门期人格”,表现为强迫、吝啬、洁癖等。

口欲期和肛欲期是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发展理论的两个性发展时期,口欲期是0-1岁,快感部位是口,这个时候婴儿用口去感知世界,这个阶段的婴儿我们会发现不管是不是能吃的,婴儿都会把东西往嘴里放。肛欲期是1-3岁的时期,快感部位集中在肛门部位,这相当于婴儿有了第一个自己的创造物,并且可以控制它。

这是弗洛伊德的学说,是婴儿成长所经历的两个阶段。

个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学习,无法得到确切的印证。

所以,还是作为学说吧!

好冷门的问题,这两个阶段都是婴儿期间才会有的反应,但是婴儿阶段因为缺乏表达能力,是否真的有这样的欲望定义是很难确定的。毕竟人类给某事某物下定义分阶段都是很主观的行为,至少也是基于目前认知的,而目前认知不一定就对,科学很大程度上都不全面,因为科学还只是刚刚开始,不知道的不一定就不存在、现在认为是定理将来也未必。

弗洛伊德人生理论就五个阶段,口欲期,也就是靠嘴巴满足欲望,肛欲期就是靠排泄满足欲望,性蕾期,基本就是玩生殖器满足欲望,成熟期,就是各种幻想满足欲望,生殖期就是你懂的,靠性满足欲望。但这个理论的原理是人都是靠欲望来生存和引导生存的,这一理论到底对不对不好说?没有欲望人就不能生存了吗?一个野人单独生存几十年,没有任何其他欲望可满足,就是吃了睡睡了吃它也是活着的,所以科学才刚开始,还早着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