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设施包括哪些? 充电设施规范?

急救设施包括哪些?

急救设施包括:急救车,急救医疗设备(心电监护,除颤仪,呼吸机等),Gps调度指挥系统(深圳中兴公司,安克电子等)

充电设施规范?

1、充电区必须独立,与其他区域隔离3米以上,区域内保持干燥,不得出现积水。

2、 禁止抽烟,无明火设备,需有通风口,不可完全密封,区域需有24小时应急灯,出口张贴安全出口标识。

3、需远离加油站、气站等易燃易爆区域。

4、充电需有漏电保护设备(空开)。

5、区域内电瓶码放整齐,不得堆放,不接触地面,禁止存放充电相关以外物品 。

6、不得私自更改线路、插座和开关,严禁插座多座多连接充电现象,插座必须符合国家3C认证。

7、 充电员工在充电前需对充电电动车进行安全状态确认,对充电器、插座、插头、线路进行检查,防止线路过热引发事故,已充满电需拔掉电源器。

8、 要求充电区每五平米配备一个4公斤干粉灭火器,配备安全标示(灭火器存放处)。

9、 电线及电瓶充电线路无裸露,无老化,通电设备(含电线)离地10公分以上。

10、 充电区域如为电瓶独立充电,不得整车进入。

11、 区域内有安全日检表,张贴于墙面,需有检查人及检查日期,按月装订,保存24个月

人防设施规范?

人防设施必须规范齐全,通道要畅通无阻,排风、供水、供气等设施要完备不缺通畅,医疗药品库存要齐全、生话物质用品及食品要保障等。

环保设备管理规范?

包括设备的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

要求对环保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污染环境。同时,对于设备的维修和更换,应遵循安全、环保、节能的原则,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应急救援设施包括哪些?

应急救援设施是指为了在危机和灾难事件中提供支持和保护的设备和资源。常见的应急救援设施包括以下几种:

1. 预警系统:用于及时监测和发出警报以防止紧急情况的发生,例如自然灾害、火灾等。

2. 应急通讯设备:指包括电话、收音机、警笛、扩音器等在内的通信装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沟通和合作。

3. 疏散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喷水器等可以用于灭火或阻止火势蔓延的设备,以及紧急疏散装备,比如应急灯、安全门等,可用于快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4. 救援设备:包括护理床、急救箱、担架、氧气流量计、紧急医疗用品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急救服务。

5. 受伤者接受区:一般包括临时医院、收容所、休息室等区域,用于为事故现场的被困、受伤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和医疗保障。

6. 应急物资:指可用于各种紧急情况的物品,例如食品、水、毯子、药品等。

以上是常见的应急救援设施,当然在不同类型的应急事件中还有其他特定的设备和资源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配置和使用。

设备设施布局规范?

16.5.1 传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合理布置扬声器和传声器,使传声器位于扬声器辐射角之外;

2 当室内声场不均匀时,传声器宜避免设在声压级高的部位;

3 传声器应远离谐波干扰源及其辐射范围;

4 厅堂类会议场所应在主席台台口和观众席等处分别设置传声器插座;

5 具有演出功能的会议场所,现场多个工位同时需要传声器信号时,宜设置传声器信号分配系统。

16.5.2 扩声系统应釆取声反馈抑制措施,除应符合本标准第16.5.1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室内会场应具有合适的混响时间,以及平直的频率特性;

2 应选择指向性强的扬声器和传声器,减少传声器拾到扬声器直达声引起的扩声啸叫;

3 必要时可使用均衡器来补偿声场频率特性,改善声反馈;

4 扩声系统宜加入反馈抑制器或移频器来抑制声反馈;

充电设施推荐规范?

1、充电区必须独立,与其他区域隔离3米以上,区域内保持干燥,不得出现积水。

2、 禁止抽烟,无明火设备,需有通风口,不可完全密封,区域需有24小时应急灯,出口张贴安全出口标识。

3、需远离加油站、气站等易燃易爆区域。

4、充电需有漏电保护设备(空开)。

5、区域内电瓶码放整齐,不得堆放,不接触地面,禁止存放充电相关以外物品 。

6、不得私自更改线路、插座和开关,严禁插座多座多连接充电现象,插座必须符合国家3C认证。

7、 充电员工在充电前需对充电电动车进行安全状态确认,对充电器、插座、插头、线路进行检查,防止线路过热引发事故,已充满电需拔掉电源器。

8、 要求充电区每五平米配备一个4公斤干粉灭火器,配备安全标示(灭火器存放处)。

9、 电线及电瓶充电线路无裸露,无老化,通电设备(含电线)离地10公分以上。

10、 充电区域如为电瓶独立充电,不得整车进入。

11、 区域内有安全日检表,张贴于墙面,需有检查人及检查日期,按月装订,保存24个月

临时设施防火规范?

临时消防设施设置如下:依据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室外消火栓系统设置要求:

室外消火栓的间距 不应大于120米。

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 不应大于150米。

给水管网及其管径及配置要求 宜成环状,管径不应小于DN100。

消火栓流量要求 消火栓用水量按10L/S,每只水枪的最小流量为5L/S.

压力要求 从地面算起不低于0.1MPa。

与建筑的间距要求 临时室外消火栓应远着建筑周围均匀布置,距离建筑的外边线不应小于5米。

栓口配置要求 临时室外消火栓采用用地上式消火栓时,应有直径为150mm或100mm和两个直径为65mm的栓口。

灭火器(可采用ABC干粉灭火器)设置要求:

场所 保护距离(米) 灭火级别

厨房 20 不低于2A

厨房建筑面积约100平方,应配置灭火级别不低于2A,且数量不少于2具的灭火器,同时满足保护距离不大于20米的要求

办公用房,宿舍 25 不低于1A

生活区每层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灭火级别不应低于4A,且数量不少于2具。同时满足保护距离不大于25米的要求。

消防车道的设置要求:

临时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高度不应小于4米。

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在道路尽头设置尺寸不小于12米*12米的回车场。

临时消防通道的右侧应设置消防车行进路线的指示标志。

临时消防车通道路基,路面及其下部设施应能承受消防车通行压力及工作荷载。

临时消防车道与临时用房(宿舍)的距离不宜小于5米,且不宜大于40米。

消防车道的出入口宜布置在不同方向,数量不宜少于2个,当确有困难只能设置1个出入口时,应设置满足消防车通行的环形道路。

临时应急照明设置:

设置位置 疏散通道

技术要求 宜选用自备电源的应急照明灯具,疏散的照度值不应小于0.5Ix,且自备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60min.

设置位置 疏散照明应设置在出口的顶部,墙面的上部和顶棚上

大型放射设备管理规范?

放射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卫生监督和防护监测机构开展监督、监测工作。

2、建立健全放射防护责任制和放射防护规章制度。设置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组织,设有专(兼)职防护管理人员,并有效的开展工作;每半年至少对放射源、放射装置及放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安全防护检查并作好登记。

3、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经健康检查,放射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规知识培训,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

4、加强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监督管理,保障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保护环境,促进射线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5、射线装置的使用场所设置防护设施、设备及个人防护用品,入口处设置放射性标志和工作信号;定期对放射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放射防护检测和检查;制定并落实放射事故预防措施与应急预案,发生放射事故,应当按有关规定报告。

6、射线装置不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其贮存场所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露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定期对X光机进行稳定性检测和校正,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修养,并接受检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状态检测。

8、对患者和受检者进行诊断、治疗时,应当按照操作规程,对邻近照射野的敏感器官和组织应当进行屏蔽防护;对孕妇和幼儿进行医疗照射时,应当事先告知对健康的影响。

安全设施与设备管理改制度?

设备安全操作管理制度:

⑴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⑵一般设备操作人员上岗前须指定专人进行上岗前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⑶开机前要口头警示,并注意周围人群,确保已无人在设备上作业后方可开机。

⑷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时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⑸设备操作人员须调整设备内部零件或取出设备内部物品,须停止设备运行,并关闭设备电源。

⑹ 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前须穿戴要求的防护用品。

⑺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发现设备有异常时须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立即通知主管。

⑻设备操作人员在下班前须关闭设备电源,检查设备安全停止后方能离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