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了乙肝有什么症状?
得了乙肝出现的症状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常见的,首先第1个就是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损害,会出现全身功能性的问题,比如说皮肤颜色偏黄,人没有力气,讨厌油腻的食物。乙肝属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损害,所以说抗病毒治疗比较关键。主要是肝脏损害性的症状。
二、得了乙肝有什么症状?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症状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随后可能出现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症状。当病情严重到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时,还会出现相应的肝功严重损害的症状急性乙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均属于慢性乙型肝炎。按病情轻重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乙型肝炎
病情较轻且不典型,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食油腻、尿黄、肝区不适或轻微触痛、睡眠欠佳等症状。
部分患者症状、体征不明显,如果进行肝功能检查,也仅有1项或2项指标轻度异常,详细见“就诊”部分介绍。
中度乙型肝炎
症状严重程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重度乙型肝炎
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缺乏食欲、腹胀、尿黄、稀便等,比较特异的有以下症状:
肝病面容:面色暗沉无光泽,脸色发黑、皮肤粗糙干燥,甚至呈现“古铜色”;
肝掌:手掌大、小鱼际片状充血,或出现红色斑点、斑块,压之变白;
蜘蛛痣:新出现的“痣”,其中心为一红点,周围有呈放射状排列的毛细血管,形似蜘蛛,按压中心点后痣消失;
脾脏肿大:患者可能感到左肋下胀或者根本没有感觉,一般是医生检查时发现。
与之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详细见“就诊”部分介绍。
伴随症状
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伴有轻度发热。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HBV)引起的,HBV的抵抗力强,对热、低温、干燥、紫外线和一般浓度的消毒剂均能耐受,可通过母婴、血和血液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极少量污染HBV的血液或体液进入人体后可以造成HBV感染。近年我国对献血员实施了严格的筛查,因输血导致的HBV感染明显下降,但是经血液、不安全注射传播仍占重要地位。
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共用剃须刀或牙刷、修脚、纹身、扎耳环孔等均可能导致HBV从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此外,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均含有HBV,故性接触也可传播HBV。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
1、巩膜或皮肤黄染,比消化道症状出现晚。
2、肝脏轻度肿大,可触及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度的肝脏,或有压痛、叩击痛。有些病例可无任何体征。
3、前期具有胃肠道症状,如厌油,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乏力等。
4、部分患者有低热或伴血清病样症状,如关节痛,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等。
5、持续或反复出现,体征明显,如肝病面容,蜘蛛痣,肝掌,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肝脏肿大,质地中等硬,多数脾肿大,肝功能损害显著。
上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得了乙肝会有哪些症状,如果你出现了乙肝的症状,那么要尽早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控制住病情的发展。乙肝患者的家属也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感染上乙肝。
乙肝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所导致的。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不爱吃油腻的东西、腹胀。
随着病情的进展,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肝细胞破坏的症状,如皮肤巩膜的黄染、尿黄、发热,有的患者有肝区疼痛。
特别见于慢性的乙肝的感染者,可能会出现肝掌、蜘蛛痣,如果病情很重,有些患者会出现就是重型肝炎的一些表现,如腹水、肾脏损害、出血倾向、意识障碍。严重者出现昏迷,也叫作肝性脑病。
三、乙肝症状是什么?
乙肝就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患病的人在疾病刚开始的阶段可能没有不适,到了中晚期会有肝病典型的肝掌和蜘蛛痣、可能会浑身无力、不想吃饭、肚子的右上角有明显的疼痛、脾脏变大等等。如果疾病治疗不及时或经常反复的话,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或者肝癌,治疗难度更大。并且这个疾病是有一定的传染性的,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以传播病毒。第一种是母婴,也就是说患有乙肝的女性想要宝宝一定要慎重,如果没有治疗好就备孕,很有可能会传染给宝宝。第二种是通过血液传播病毒。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身体有破损的伤口,就不要接触患者了。或者患者用过的针头、患者流鼻血等等都要小心。第三种是性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如果身体抵抗力强,免疫功能正常,而且治疗及时,那么乙肝病毒会很快被清除,乙肝在急性期就能治愈。但一旦乙肝病毒没能及时清除,乙肝会转为慢性,病毒会长期携带,检查表现为乙肝抗原阳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如果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活动,复制繁殖,则可以出现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有: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乙肝三部曲”,所以患乙肝后应采取治疗措施,并定期检查身体。
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受障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消化道症状:肝脏的炎症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食物消化不彻底,在小肠内大量的堆积发酵,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有害物质和气体,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肝区疼痛:肝的表面有一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肝区疼痛是乙肝患者症状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典型症状
1.全身表现 患者常感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等。失眠、多梦等可能与此有关。 2.消化道表现 肝炎时,肝功异常,胆汁分泌减少,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 胆红素从尿液排出,尿液颜色变黄,是黄疸最早的表现。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 4.肝区疼痛 慢性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压痛或叩击痛。 5.肝脾大 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患者常有肝大。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无明显肿大,门静脉高压时,脾脏淤血,可引起脾大。
其他症状
男性可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和乳房发育,偶可误诊为乳腺癌;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乙肝患者轻则无任何不适,重者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主要症状有:感觉肝区胀痛、隐痛、全身倦怠、无力,胃口不佳、恶心、厌油、尿黄、腹泻,低热等,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黄疸、肝衰竭后,会伴随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伤害,会出现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发表评论